地基托换或基础托换是指对原有建筑物的地基或基础进行处理和加固的技术总称。
发生地基事故的建筑物,要根据令故的特征,区分地基事故类型,查清事故原因,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有效、经济合理、施工简便的托换方法。可供选择的托换方法有:基础扩大托换、坑式托换、桩式托换、灌浆托换、纠偏托换等。纠偏又分为迫降纠偏法(掏土、压重、降水、注水等)和顶升纠偏法,有时还需采取排水、减重、护坡等综合治理措施。选择托换方案一般应考虑以下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地基事故的类型、范围大小、变形特征。
2)建筑场地地基分布与组成状况,地下水位高低与水质(有无侵蚀性)。
3)建筑物的结构、基础状况,完整程度,荷载大小等。
4)周围房屋的密集程度。
5)施工条件、经验、造价等。
如某浴室建造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由于管道漏水发生得陷事故,该场地湿陷性土层太厚,地下水位较低,考虑到黄土开挖后,可保持宜坡的特点,确定采用简易的墩式托换方法。对于荷载大、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地质条件复杂、持力层埋藏深、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可采用桩式托换。
需指出,地基处理费用一般较高,且托换施工有一定难度,是否采用地基托换的处理方法应进行经济上的权衡分析后决定。可能的话,宜优先采用结构或地面处理的方法。
|